首页| 《复中兴华》目录| 新闻发布会| “等值募捐”理论学说| 复中兴华方略| 建立共产主义特区:“裸读”“裸住”“裸医”| 警惕出现“四川湖”| 兴建亚欧大运河| 领导关怀| 复兴之路| 中华儿女誓言| 方案感动将军部长| 孙中山方案|
当前位置:HOME > 孙中山方案
朔天运河复兴大中华

发布时间 2018-06-04

 

    朔天运河指的是从西藏朔玛滩到天津的运河,西藏水救旱中国。朔天运河也称“大西线工程”,是由郭开等人提出的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的大胆设想。

 

  作者和朔天运河筹委会秘书长   郭开

1西线调水

    这六种方案分别为:①小西线调水方案(黄委会方案),调水量195亿立方米;②建大电站抽水的藏水北调方案(中科院中考会方案),调水量435亿立方米;③自流引水为主的高线方案(黄委会方案),调水量575亿立方米;④自流为主的中线方案(贵阳水电勘测设计院方案),调水量920亿立方米;⑤自流与提水相结合的低线方案(长委会研究方案),调水量800亿立方米,远景可达1000亿立方米;⑥全自流的低线方案(郭开等人的方案),调水量2006亿立方米。
朔天运河

  朔天运河

(1)黄委会的“一江两河”调水方案
拟分别从长江上游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上游河段分别调水100、50、50亿立方米,总计200亿立方米。采取自流为主辅以提水方式。需建二座水库,隧洞总长449km。大渡河调水入黄河扬程为458m。此项工程规划工作约进行了二十年。
(2)中科院综考会调水方案
持“借水发电,以电补水,水电循环,滚动开发”的思路。先将青海省内长达1500km的黄河大拐弯河段裁直,获得900~1200m的落差发电;从通天河中段3990m处的治家,提水穿越巴颜客拉山自流入黄河上游扎陵湖,鄂陵湖进行调蓄,水顺黄河干流东流;再从金沙江向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分期提水、调水。提水点高程在3600~4000m之间,总调水量为435亿立方米。
(3)黄委会的高线自流引水方案
从雅鲁藏布江的“派”处建坝抽水,经两座隧洞(75km和110km)进入怒江索曲口水库,再经180km的隧洞到澜沧江。在该江上游的昂曲扎曲、孑曲建三座水库,通过45、30、80km隧洞引水入金沙江称多水库,再经223km隧洞到雅砻江仁清里水库,又经6段总长250km隧洞输水到黄河支流在章安河口(高程3600m)进入黄河干流。总调水量为575亿立方米。
(4)贵阳水电设计院自流为主的中线方案
雅鲁藏布江和大渡河需要提水,其余四江沿3500m高程筑坝自流调水。从四川阿坝以西过巴颜客拉山分水岭人黄河。总调水量920亿立方米。
(5)长委会的自流与扬水相结合的低线方案
拟从怒江巴东(高程为3940m)——澜沧江四支流——金沙江奔达——雅砻江甘孜——大渡河——黄河贾曲、白河、洮河(高程为3450~3500m),共建大坝24座(其中提水坝11座。最大坝高300m,最低坝高60m)。开挖隧洞十条(总长180km)。修渠道1000多km。规划建五级电站,装机720万kW。总调水量8
南水北调方案

  南水北调方案

00亿立方米(自流520亿立方米,提水274亿立方米)。远景再考虑从雅鲁藏布江提水200亿立方米。入黄河的总调水量为1000亿立方米。
(6)郭开等人的全部自流低线调水方案
大致沿3600~3400m等高线,把雅鲁、怒、澜、金、雅砻、大渡河六条江河的干流全部连接起来调水,至四川阿坝过巴颜喀拉山分水岭进入黄河。共需建大型水库19座,总库容2888亿立方米,凿6条隧洞,建四座水电站,总装机2120万kW,600km引水渠道,6个倒虹吸工程。设想引水入黄河总量为2006亿立方米。
(7)林一山写的《西部南水北调工程概述》
实行怒、金、澜、雅、大渡河五条江河联合自流引水。调水总量为1000亿立方米的方案。
上述各种调水方案,除黄委会“一江两河”调水规划方案较有研究深度外,其它多为宏观设想。
大西线

  大西线

经29年万人之努力,我们找到了调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水自流入黄河的方案,完全可行。有消息说,印度正启动引布拉马普特拉河引水工程,年引水1700亿立方米,2016年完成。如果我们动手晚了,将形成被动。故大西线南水北调必须迅速上马,刻不容缓。
另外,1949年全国沙漠(包括戈壁、沙地、荒漠)15亿亩,到2003年扩展到25亿亩。我们执政54年,10亿亩国土变成沙漠,(这实际是丧失国土)这新增加的10亿亩沙漠,正是今天黄河断流,常流河消失,沙尘暴肆虐,西北华北干旱之源。总之,沙漠已成一大国害。如果不解决这已有的25亿亩沙漠,还会扩展而且加速度。20年后,会成30亿亩;30年后,50亿亩;40年后、80亿亩;50年后,100亿亩……全国总面积144亿亩,大半成了沙漠。我们16亿人怎么活?沙漠成百亿亩一大片,即成永久沙漠,无法治了,陷中华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西北包括内蒙,无水即沙漠,有水即绿洲。中科院的沙漠专家经几十年研究实验证明:每年向每亩沙漠灌水100立方米,连续十年即成林地,草场,良田。我们每年引1千亿立方米水灌沙漠,十年即可改造沙漠十亿亩成绿洲。
所以我们必须收复失地,还我山河:绿化这10亿亩沙漠,黄河永不断流,北方有河皆常流。而这就必须上大西线,每年调水2006亿立方米入黄河,到青海湖耳海、分流西北华北,十年即可改造10亿亩沙漠成绿洲。
反对的声音:
所谓的“朔天运河”工程要从雅江调水,那是彻头彻尾的一厢情愿的计划,且不说难度和成本,建成之后对环境和气候有一定影响。

2运河简介编辑

众所周知,黄河季节性的断流已经多年了,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整个华北 已经没有一条常流河。不仅大半个北部中国缺水,水资源一向丰富的南方一些城 市和地区,水的短缺也已成为束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西北地区穷,就 穷在水上。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水,怎么搞现代化?水的短缺问题,不仅在 中国,而且在世界的今天和21世纪严重困扰经济发展、甚至是已经造成或将要造 成社会动荡和政治冲突的一大根源。由于缺水导致土地和山川的荒漠化,进而使 一种文明衰亡,在世界史上屡见不鲜。
朔天运河

  朔天运河

1994年我国有荒漠16亿亩,现在扩展到21亿亩,加上半沙漠化退化草场,达 68亿亩,几乎占全国面积的47%,而且每年还以200万亩的速度扩展。这样下去, 我们怎么向子孙后代交代?现在是沙漠南侵,黄河断流,生态破坏之严重,已经 构成了对中华文明的威胁,我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治理呢?解决水问题的思想 和方案,不能局限于大中城市或局部地区。一切有利于节水的科学技术都应大力 推广。但是节水是以有水为前提的,沙漠或没有水的地区何节之有?难道任凭荒 漠存在和扩展下去吗?我国的缺水问题不是修修补补、小打小闹能够解决的。治 水的思路和方案不仅仅在通盘考虑到全国各省用水的现状和将来,而且要同能够 改造大西北荒漠问题结合起来。
南水北调是老问题了,50年代毛主席就提出要尽快妥善解决。自那以后提出 过东、中、西三个南水北调方案。
东线方案是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逐级提高调长江下游白水,解决京津地区 用水。可调水195亿立米,需投资1300亿元,工期10年。但是近几年运河污染严重 ,所调之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这样势必要增加投资和水的运营管理成本。
中线方案是加高汉江丹江口水库大坝,调水200亿立米,挖一条1200多公里的 输水干渠到北京,经过360多条大小河流,总投资要1700亿元以上,工期15年,可 是汉江的水正在逐年减少,几乎无水可调。要保证输水量,必须向将来的长江三 峡水库调水。由于输水干渠路经湖北、河南、河北人口稿密地区,无论是移民工作,还是水的管理和运营的成本,都是很大的;水到京津地区实际只剩八亿立米。而且,中线沿太行山麓修渠,太行山东坡是暴雨区,山洪频繁,极不安全,遗患很大。
西线方案是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筑河筑高坝,调水入黄河,能调水195亿立米;开凿隧洞175公里,其中开凿的一条隧洞长90公里,主体工程 即需1500亿元,工期15年。
这一个方案都是在长江上作文章,问题是到2020年,长江也是缺水户。 我们的思路是立足于寻找我国最丰富的水源,设计出一个既切实可行,又多 、快、好、省的办法,总之是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我们反复比较过三个方 案,经查对五万分之一的地图,又到实地考察,推出从雅鲁藏布江调水入黄河的 “大西线”的构想。“大西线”的概念1994年初首先出现在蒋本兴(水利部副部长)、郭开、于招英合写的《朔天运河“大西线”南水北调》一文中,它区别于 原来基于长江水的西线方案。
按国际标准,我国水资源不算缺乏。据联合国规定,年人均水资源不足1700 立米者为水资源匮乏。我国年人均水资源2816立米。之所以许多地方水紧张,一 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二是大量的水流出国境。我们推出“大西线”调水方案,充 分考虑和兼顾这样四个方面:是否有丰沛的水源水量,是否有理想的走水路线, 是否有丰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否符合国际惯例。
我国西藏地区处于印度洋气流和太平洋气流的交汇处,降水非常丰富;印度 洋西南季风带来的大量水汽撞击高山,降水多而形成巨量洋川固体水。整个西藏高原就是一座天然的大水库。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察隅河、独龙江等年出国境水量5800多亿立米,不仅白白流走,每到汛期山洪爆发,经常给下游东南亚一些国家造成水灾,所以拟从中取水2100亿立米。长江上游三条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年总水量2074亿立米,可调水250亿立米,保证年引水入黄河2006亿立米(考虑到水的流失、渗透、蒸发等因素,按保证率85%计算,实际调水约为2006亿立米)。
“大西线”调水路线的整个地形特点是多水的西南地势高,缺水的西北、华北的地势逐级降低,形成从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有利于区域间调水的大环境。“大西线”调水的基本走线是:在雅鲁藏布江朔玛滩筑坝
朔天运河

  朔天运河

,水位抬高至海拔3588米,引水到波密,过分水岭(3566米)进八美河入怒江。在夏里筑坝堵江,提高水位达3456米,回水过嘉玉桥,在马利打隧洞过分水岭入雅砻江。在甘孜南筑拦雅砻江回水向东,过分水岭入鲜水河。在炉霍筑坝,使水位达3396米,朔源溢流,过分水岭入大流落河上游的多柯河和麻尔柯河。引水到阿坝查里寺,过分水岭进贾曲,入黄河(3366米)。
“大西线”调水工程也叫雅黄工程,从雅鲁藏布江黄河,直线距离760公里,实际流程1800公里。这条线路,低顺直,全部自流。实行爆破,搞人工塌方堆石筑坝,堵江溢流,施工容易,引水多,投资少,而且水质非常好。走水路线都是人烟稀少的山区,淹没极少,移民仅25000人。设计总引水量2006亿立米,相当于四条黄河的水量,投资580亿元,工期五年。以后的配套工程可利用黄河4600公里河道把水送到西北、华北、东北、中原。经青海湖调蓄,可输水柴达木、塔里木、准葛尔三大盆地以及河西走廊与阿拉善;经内蒙古的岱海调蓄,可输水晋、冀、辽蒙北草原。它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十分巨大的。
西北、华北有20亿亩土地荒置,只要有水,绝大多数可以改造利用,发展农林牧业,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新疆同志提出,每年给他们600亿立米水,新疆可增加六亿亩土地,相当于全国现有耕地的三分之一强,即使其中一半发展粮食,至少可产粮1500亿公斤。农业的发展,将大大推动资源的开
发和工业的腾飞。工农业的发展,将极大地缩减东西部的差距。
“大西线”调水工程应当尽早完成。目前黄河断流的发展情况,使正在运转的电站效益大大降低,长江的水利工程情况也是一样。可以说,“大西线”调水工程无论防洪还是发电,都是小浪底和三峡水利工程的“救命”工程。
“大西线”调水工程可以保证黄河永不断流,常年径流量2500秒立米,年入海量680到900亿立米。科学研究证明,当年入海量达到680到900亿立米,每立米水的含沙量降到五至十公斤,河道不再淤积,河水反而起冲刷作用,而且是强冲刷,16年可使河床下降15至20米(如用大型挖泥般在河床搅拌,八年即可),黄
河将从地上悬河成为地下河。黄河被彻底根治,永无决口泛滥之灾。那时,郑州到河口是一条宽600到1000米、深10到13米的平流河,可通航10万吨级的船。由于省出了大量的河滩地和河口的淤泥地,估计新生良田2000万亩。其社会和经济的效益可想而知。而“黄河清”,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隋唐以后历代,我国内陆多数河流都是可以通航的。而现在呢?华北已无常流河。我们愧对先民,愧对国人!还怎么跟学生讲历史和地理呢?中华民族带来世界声誉的京杭大运河,现在成了一条折断脊梁骨的脏水沟。山东以北运河地区,历史上繁华富庶的城镇,随着运河的断流而衰败,有的成了闭塞的穷乡僻壤。黄河继续断流下去,也必将重蹈覆辙。
朔天运河

  朔天运河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的活动及其家园的兴建,首先是傍河而生的。修建运河这样的基础设施,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诞生新的城镇,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创造就业岗位,从而全面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没有水就没有发展。那么水这篇大文章,在政府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目前黄河断流,大半个中国水资源危机,形势非常严峻。于此没有足够的估计,将给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带来灾难性后果!目前,应调整发展战略,大力开发国内市场,实行倾斜西北内地的一系列政策,早日开建朔天运河“大西线 ”南水北调工程!
朔天运河筹委会提交的“大西线”南水北调建议,就运河工程吸纳和开发我 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做了说明。朔天运河工程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拉动效应, 在三年到五年里,至少可以吸纳8000万劳动就业人口。

3三大部分编辑

雅鲁藏布江朔玛滩黄河青海湖,由青海湖向东到岱海天津出海,由兰州向西出新疆接国际运河。总长6600多公里。 应相继在一、二年内同时开工,需要工程人员以及各种服务人员1000万。
我国有荒漠20亿亩,从东到西分布着科尔沁浑善达克库布齐、毛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库鲁克、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十大沙漠,有了水 大部分都可以改造成良田。为使水到渠成,沙荒地的改造是在运河送水前一二年 内开始的。沙荒地在改造初期即头三年,因开路、修渠、植树、建造基本生活设施等,需要很多的人。按改造十亿亩计,从改造到完成,以后的耕种和管理,人 均为15亩地,需6500多万人。以300人-500人形成一个居民点,能相继产生10万个新村庄。从内蒙达拉特旗到陕西靖边的鄂尔多斯高地,北南两块沙漠就需要并能容纳1000万人。威胁沈阳的科尔多斯高地,北南两块沙漠就需要并能容纳1000 万人。威胁沈阳的科尔沁沙漠和威胁北京的浑善达克沙漠,无疑应列为首批改造 的重点,可大量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待业人员约1000万。现在国外改 造沙漠普遍使用高倍吸水树脂,技术上没有问题。只要政策有吸引力,组织严密 ,持之以恒,到下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关心的不再是如何消灭沙漠,而是在哪 个地方保留一块沙漠,叫子孙后代还能欣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自然景观。朔天运河工程的水电装机能力在1.76亿千瓦以上,还可在河套地区富煤带建造火电厂群,装机一亿千瓦,水电火电合计2.76亿千瓦,相当于15个三峡,且造价低廉。以每六千瓦一个就业人员计需要4600万人。目前因缺水,黄河干 流11个电站经常停机,效益很低,龙羊峡四个机组停三个,刘家峡两个机组开一 个。朔天运河能保证给黄河充足的水,不仅各电站可满负荷运转,而且可把15万 千瓦的机组改造为60万千瓦,无疑也增加了可观的就业岗位。仅11个电站增效, 每年多发电600亿度,可新安排1000万人就业。
朔天运河6600多公里沿岸,有1000多个景区景点,而且多是沿着长城黄河,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待开发,现有的还能大大提高利用率。内蒙岱海 的周边地区就有100多个景点。岱海北京天津海口一线,有360个景区可开发 利用。按每十名游客须一个人(商业、饭店、交通),可安排1800万人就业。朔 天运河一通,西藏每年可吸引国内外游客2000-3000万人。
朔天运河

  朔天运河

6600公里运河,设计港口码头286个,每个港口码头建一个中小城镇或城市, 每个城镇计五万人,就是1400多万人。一座大中型水库、电站、港口,就能形成 一座中小城市,带动并发展起一批相关的产业和服务业。运河沿岸的土地将大大 升值,仅未来天津海口100多公里的运河带,就可新增和吸纳就业人口500万。三 门峡市过去是人烟稀少的地区,就是因为修了三门峡水库和电站,发展成一座几 十万人口的城市。刘家峡也是这样。这种情况不胜枚举。 运河修通以后,沿河的农业、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将获得极大的开发, 各种养殖业及其加工业将大大地发展起来,预计可吸引1000万人以上的新增就业 人口,青海省计委干部说,青海湖即可新增48万人。作为前期工程的青海格尔木 到拉萨铁路一经修通,从北京可直达拉萨;专家预计,这一交通线可安排就人员 200万。 朔天运河本身需要行政管理和服务人员100万;为运河服务的通信、保卫、教 育、文艺工作者需要38万,医务工作者20万。
开通朔天运河,东亚到西欧的航程缩短一万多公里,年创利2000亿美元,可为18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
总计下来约一亿六千万人,按50%的保证率计算,是八千多万人。开凿运河、 农田水利、植保、工业、矿业、交通运输、建筑、商业、旅游等基础行业所需人 员,大部分是青壮劳动力。目前我国富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完全适合做这些工作。
我们说中国人口多,是多在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大中城市,广大西北地区人烟稀少,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内蒙等省区,人就很少。我们去那里考察, 从这个居民点到那个居民点有的要200公里,行车几百里不见人烟。西北广大地区 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人!只要把水引过去,人就能居住,就可以生产和生活,建 立新的家园。由于条件限制,现在各地解决下岗待业问题,局限于本地狭小范围 内,这样做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况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升级换 代,还会陆续精简出大批富余人员,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的民工潮,问题 只会严重下去。因此就业问题,必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作通盘 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各地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可是像朔天运河 这样能从根本上综合解决防洪、发电、航运、灌溉、造林、水土保持、环境保护 、旅游等一系列涉及国土整治,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大力开发 西北各种资源,加速缩短东西部差距的基本建设项目,是不多的;特别是它可以 改变我国人口的流向和布局,把解决局部与全局、现实与未来的种种问题紧密联 系起来,并含有深远的政治意义。现在看下岗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个负担,但是只要政策对头,用好了就是动力;可以说,开发和建设大西北,希望就在他们身上!毫无疑问,朔天运河工程是当前综合解决我国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4意义作用编辑

朔天运河对于中国的意义非比寻常,它可以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若干严重问题。

自然资源分布的若干特点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资源限制内进行的。虽然技术和工艺 的进步可以改变这种限制的程度、范围和形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取消这种限制 。在一个相当的程度上,这种限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类型 ,并对其生产和消费方式起着最终的制约作用。就此而言,中国目前面临着协调 人与自然关系的严峻考验。表-1把中国的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加 以对比(资料来源引自文献
朔天运河

  朔天运河

〔3〕)。
中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除了钨、稀土较高外,其他均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有重要制约作用的资源,如耕地、林 地、草原、淡水、能源、铁矿、铜、铝等,中国的人均占有水平仅及世界平均水 平的三分之一(按上述十种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之比的中位数计算)。也就是说 ,中国的自然资源人均占有水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其一也。
其二,中国的资源、人口和生产能力的分布及匹配的状况较差。若从黑龙江 黑河至云南腾冲划一直线(以下简称黑腾线),该线东西两块面积大致相等(西 部为西藏、新疆、青海、宁夏全境、滇西北、川西、甘肃和内蒙的大部、陕北的 大部、山西和黑龙江的一部)。但是,大约90%以上的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集中在 该线以东地区,而一半以上的资源(如林地、草原、可垦荒地、水能、煤炭、石 油、天然气、铜、稀土、镍、钾等),特别是能矿资源则分布在该线以西地区, 而其人口和生产能力所占比例不足10%。以此观之,有半个中国尚处于待开发状态 。如以400毫米降水为标准,大于400毫米的东南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55%,小于 400毫米的西北部地区占45%。受季风影的东南部地区,水、土、光、热诸条件 配合较为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生产力高,为我国最重要的农区和林区,也是我国 畜牧业所占比重大的地区,产肉量占全国的90%以上。西北部地区干旱少水,土地 资源差,资源配合不协调,资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低,耕地、林地少,但全国大 部分天然草场分布在这里。从承载的人口看,全国人口的95%集中在东南半壁,每 平方公里约有225人,而西北半壁则仅为12人。
从水地能源的地区分布来看,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占全国总 水量的80%以上,但耕地只占36%,水多地少,且缺少能源。长江流域以北地 区的水资源不到全国的18%,而耕地占64%,地多水少,尤其是黄淮海地区,耕地 占全国的40%,而水量不到7%〔4〕;但长江流域以北地区能源丰富。
正是由于这第二个特点,造成我国单位产出中的运输费用十分高昂。据有关 资料估计,以生产同一单位的国民收入来衡量,我国的运费相当于日本的10倍左 右〔4〕。这种资源、人口和生产能力的分布失配,导致了资源的可及性和可得性 下降,高昂的运费使得很大一部分资源丧失了经济利用价值,从而使我国人均资 源的实际拥有水平进一步下降。
其三,由于前述两个特点和传统发展方式的束缚,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 恶化,这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物质基础。例如1949年我国有荒 漠16亿亩,现在扩展到21亿亩,加上半沙化退化草场,达68亿亩,几占全国陆地 总面积的47%,而且每年还再以2000万亩的速度扩展。目前,我国每年因生态环境 破坏而造成的损失达几千亿元之巨。

调水和改造发展方式

根据朔天运河方案的估计,该区域有荒漠20亿亩以上,只要有了水,其中绝 大部分都可改造成良田。按改造15亿亩计,再加上解决了黄淮海地区的水资源短 缺问题,可使全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20亿亩左右。
因此,以调水和改变水资源的重新分布为轴心,可以带动人口(及劳动力) 和生产能力的分布与更新,从而实现我国大陆国土资源的全面整治与更新。这不 仅会使黑腾一线以西的大西北地区――半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全面焕发出勃勃 的生机,将来这一区域很可能成为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而且一举扭转了大半 个中国(延拓至华北、东北)的缺水格局。同时,由于生态敏感地区(大部分贫 困人口聚集在这里)人口的重新分布,我们便可由此摆脱生态环境保护和中短期 经济发展压力难以兼顾的被动局面;例如,可以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大规模地退耕 还林、退田还湖,根治洪涝等灾害日益频繁、程度日深的危胁。可谓“胜敌益强 ”(这里的“敌”泛指某种自然灾害)。
粗略地看来,修建朔天运河,可使我们得到如下收益:
增加约20亿亩左右的耕地,即使我国的可耕地面积提高一倍;改良和更新半 沙化的退化草场近50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一倍左右,即从目前的12%至13%增至 25%。
使黑腾一线以西地区的半个中国的能、矿等资源得到全面的开发和利用。
有效地吸收和容纳新增五亿左右的人口(及两至三亿劳动力),使其有事可 做,有业可就。由于人口的重新分布,因其接近资源,就地生产和消费,还可使 我国单位产出中的运输和流通费用大幅度下降。以上述三点为依据,我们才能实 现具有实质意义的大西部开发战略。
为整个国土资源的全面整治更新、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三方面的协 调及良性循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化害为利、“化敌为友”,一里一外,出入甚大,由此观之,称修建朔天运 河为再造一个中国的创举,实非虚言。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到下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随着工业产业时代的终结和 生物产业时代的来临,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式将出现一个整体的跃进;那是一个生 物产业化和产业生物化的时代。这个未来的产业和社会形态大致有如下特征:
其一,以现代的太阳能高效利用为依托(如非成像光学技术可使地球表面阳光辐射强度提高到目前的八万倍,被称为超级太阳炉),对生物、物种资源进行 全面的深度开发,使农林牧渔业成为主要的资源基础,辅之以新型材料产业的开发和运用(如碳化硅、氮化硅的陶瓷复合材料),逐步替代原有的可耗竭能源和 矿物产业,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基础重新建立在可更新资源之上。
其二,以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和智能加工系统作为核心,形成小型的高效、 无废弃物的工艺和技术体系,对上述可更新资源的产出和新型材料进行加工,实 现新型的制造业对原有的以不可更新的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的替代(例如,森林化工系统可由木材制取人造丝,这可替代许多产自石油化工的纺织原料,如聚酯 涤纶和聚丙乙烯等)。
其三,以前两点为基础,在一个范围较小的社区(如县乡)内,就可以做到基本的资源、技术和产品的内部自主循环、回收、重复利用乃至再生,从而使以 集中性的矿物能源和商品分配功能为基础的传统商业被限制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 。同时,运用现代的高效通讯手段(如光纤和卫星),以信息流动替代目前大部 分人流和物流,促进和实现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分散和普及化;由此便形成 了新型的第三产业。
其四,在前述资源、技术和产业的基础上,原来以集中化的管理机能和科层 体制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将被扬弃,小型化的具有不断重组灵活性的新型经济组织 将应运而生,在其内部,合作、互惠式的全员参与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而通过 新型经济组织内部的公平和效率互补共生这一基本途径,使社区内实行政治和社 会的自治及民主管理成为可能。
在以上述四点为特征的后现代城乡复合区域这一新的社会机体中,环境、生 态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将是互补的,而不再是竞争的。例如,可以设想:在这样的 区域内,周围都是树木,城镇中有以林木为原料的化工厂和食品厂(运用生物化 工技术分解林木,将其转化为单糖,以此作为新型食品加工系统的原料),生物 能源供应系统,以及循环供水系统。这样的社区体系将与自然界的循环复合为一 体,其不仅不破坏自然循环,而且能从加强和改善自然循环中获利。
由此观之,修建朔天运河可以为中华民族在下世纪的整体跃进,创造出更为 有利的条件。简言之,由调水和改变水资源分布入手,逐步实现发展方式的跃进 ,可从全局上极大地改善我国资源的匹配状况及其品质特征,从而大大拓展了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空间。

5全球视野编辑

前述讨论着重于从国内长程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所谓:不谋百年者,不足以谋一时。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全球范围时,则修建朔天运河,还另有一番意义; 所谓:不谋全球者,不足以谋一国。从历史的角度看,以调水为核心的大西部开发和全国资源的再配置,有如秦、汉兴起,始于辟地西戎、经略巴蜀。
从现代的角度看,欧盟和欧元的出现表明,未来的全球竞争格局将会呈现出 如下特点:具有深广战略纵深腹地的国家或其集团(包括具有较高整合程度的区域共同体)将成为全球竞争的主体。这样的主体至少应有五亿左右的人口,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和主要农产品的自给,我们将其简称之为“大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战国格局”。
以此观之,朔天运河的修建极大地拓展了我国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主体的战略纵深,使之可以放手发展,再无后顾之忧。如果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发展方式的跃进,就可以在“全球经济的战国时代”牢牢地站稳脚根,立于不败之地;即孙子兵法云:“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如此,中国这条巨龙半腾飞于天地山泽海洋之间,不再受制于他人。那时,我们的十几亿人口将不再是包袱,而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任何企图遏制其成长的障碍,必将被其席卷以去。

] [打印本网页] [关闭本窗口]

 

相关内容
查无记录
《复中兴华》封面

 
《复中兴华》版权证书
 
国钟专利证书
 
复兴中华二百年

 
和领导合影

   和江西省原副省长孙希岳

      外交官、原大使范承祚

军委审计署政治部原主任梁葆真

和军事科学院的糜振玉中将

 

 

 

 

 

感谢多年来支持、帮助、关注这项事业的家人、同事、朋友、领导及各界人士!

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 爱国者同盟网 广东爱国志愿者网 勿忘国耻网  中国抗日战争网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祖国网祖国在线国耻918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台湾网   央视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版权归属:复中兴华机构  

qq:328080987  复中兴华联系方式   E-Mail:fengyongguo6651@163.com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0623号    ICP备案:京ICP备17009940号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