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耗时15年写成30万字《复中兴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深度 focus.cinic.org.cn |时间:2012-09-13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访谈频道 赵双珍)冯永国是来自四川宣汉县的一位农民,他只有初中文化。15年前,北漂来到北京,在一家饭店从事厨师工作。
这位机灵但又诚实的大巴山小伙很快赢得了老板和工友的好感。
繁华大都市与家乡农村巨大反差,使得冯永国心中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让中国强大起来!
他开始研究中国的经济、历史,并拜访了很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大学生等,最终思索出了一个系统的复兴中华的方案。
他和很多底层的北漂一样,住在地下室里。还要忍受颈椎病的折磨,眼睛看东西已经模糊,头想问题时间长了就很痛,每天很早就起床,要倒几趟车,花上两个小时才能到工作的地方。下班后,开始思考和整理自己思考的思路。每周还要花时间去拜访一些专家、教授、政府官员。为了研究这个方案,放弃了很多爱好,不玩不抽不喝不棋不聊。脑子成天在思想之中。有好几个春节为了查阅资料,大年30初一都是在国家图书馆过的,他的生活轨迹基本上是上几个月班——辞职——研究——没钱了——上班——辞职——研究——没钱了——上班来回循环。平时是吃饭想问题,走路想问题,上卫生间想问题,晚上睡觉也不觉地想问题,有时候一觉醒来,有些问题的思路就有出来了。
这样,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和生活。终于15个年头过去了,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约30万字《复中兴华》。中国言实出版社的专家评审意见认为“书稿构思与内容均非普通之作,书稿有强烈忧国忧民意识及爱国热情,并为这种思想支配而一意为振兴中华而思索、献策,亦是极前卫的构思”。现该书已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布会由著名策划人北漂春晚创始人石文军主持。
总参卜庆君将军认为,冯永国的《复中兴华》切中时弊、有血有肉,非常具有可看性。朔天运河筹委会秘书长郭开说,现在具有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的人越来越少了,冯永国的《复中兴华》能唤醒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他表示,将全力支持冯永国的行为,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关注冯永国,支持冯永国。李大鹏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他很认真地阅读了冯永国的《复中兴华》,也被冯永国的勤奋与爱国精神所感动。李大鹏还呼吁大学生们应该都来认真地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将教会我们很多道理。
见了这么多的爱国热心人士的支持和鼓励,冯永国对记者表示,一定会把这个事业坚持下去,以不负他们的期望。
一个农民工的强国梦
——冯永国用书抒写爱国情怀
“复兴中华”,一直以来是我们炎黄子孙最迫切的集体梦想,而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是我们在懈怠时擂响的一声战鼓,或仅仅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上的一个口号而已,
冯永国,一个来自四川宣汉县的农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草根,15年前,北漂来到北京,繁华大都市与家乡农村巨大反差,在他心中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研究一套系统完整的复兴中华方案,让中国强大起来。
冯永国先在一家饭店从事厨师工作,有了点积蓄后就开始研究中国的经济、历史,并拜访了很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大学生等,向着他的梦想一步步迈进。
和很多底层的北漂一样,冯永国住在地下室里,还要忍受颈椎病的折磨。眼睛看东西已经模糊,头想问题时间长了就很痛,每天很早就起床,要倒几趟车,花上两个小时才能到工作的地方。下班后,开始思考和整理自己的思路。每周还要花时间去拜访一些专家、教授、政府官员。为了研究这个方案,他几乎放弃了所以的爱好。有好几个春节,为了查阅资料,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他都是在国家图书馆过的。他的生活,基本是上几个月班-辞职-研究-没钱了-上班,如此循环往复。他一直是在思考之中,连吃饭走路,甚至上卫生间都在想问题,常常是晚上睡觉也在想,有时候一觉醒来,有些问题的思路就出来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作和生活。15个年头过去了,他终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约30万字的《复中兴华》。书中提出,以等值募捐为基础,通过创立品牌、经营产品和服务等措施来筹集资金,实现中华复兴项目,从民生到国防、从筹资到实施,详实而具体。书中强烈呼吁,要建立起“裸读”、“裸住”“裸医”体系,让贫者免费读书、居住和就医。
中国言实出版社的专家评审意见认为“书稿构思与内容均非普通之作,书稿有强烈忧国忧民意识及爱国热情,并为这种思想支配而一意为振兴中华而思索、献策,亦是极前卫的构思”。现该书已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报记者 肖力伟